疾控问题发布11月份健康防病小贴士
11月天气变冷,昼夜温差大,各种传染病逐渐进入流行期。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醒广大群众,防范流感、禽流感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天花、手足口病等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每年冬春季节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病毒的物品传播。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烧(≥38℃)、头痛、腹痛、乏力、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疫苗接种措施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在疫情流行前尽早接种疫苗。进食前、如厕后、回家后、接触公共设施/物体后、打喷嚏后,经常用流水和洗手液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定期通风:每天至少对房间通风两次,每小时15至30分钟,以保持空气流通。佩戴科学口罩。流感流行季节,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2、人禽流感 人禽流感是由H5N1、H5N6、H9N2、H7N9等偶尔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带病毒的活禽或入境进出受污染的活禽市场。患者在早期通常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发烧、咳嗽、喉咙痛)。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发病3~7天内可发展为重症肺炎,体温常持续≥39℃。预防措施:减少与活禽接触。减少生鸡采购。建议购买宰杀均匀、冷却均匀的鸡、鸭等禽肉。不要购买或宰杀来历不明或病死的鸡。处理活禽时做好个人防护,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穿长衣。处理后立即洗手,并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生熟分开。使用单独的切菜板、刀具、餐具等来加工鸡肉。此外,鸡肉和鸡蛋应彻底煮熟后再食用。寻求医疗立即注意。从事家禽相关工作(宰杀、销售、运输鸡等)或近期有家禽接触史的人员,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家禽接触史。 3.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常见病毒。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极少量的病毒就可以引起疾病。疫情很容易发生在学校、托儿所等集体场所。传播途径包括食源性、水源性和人际传播。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和恶心,其中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预防措施: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传染性肠道疾病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处理食物前后都要洗手。饮食安全: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需定期对校园/公园公共区域(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进行清洁、吸尘,并对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扶手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呕吐的标准处理。如果集体单位出现疑似病例呕吐,周围人员应立即处理,经过标准化培训的人员应使用含氯消毒剂,规范对患者呕吐物及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处理和消毒。清洁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4. 鸡婆x 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它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接触被天花病毒污染的玩具和设备而感染。该病传染性很强,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极易发生疫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皮疹(同时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伴有明显的瘙痒。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免疫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学龄儿童按照计划接种天花疫苗。保持通风。保持居住环境整洁,经常打开室内窗户,保证空气流通。减少聚会。疫情期间,家长应尽量带孩子去室内公共场所尽可能在人群封闭的地方进行。患病儿童应遵医嘱在家休息,尽量减少外出,痊愈后再返回学校。避免刮伤。患病儿童应保持皮肤清洁并剪短指甲。根据需要戴上手套,以从一开始就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或疤痕。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由各种肠道病毒引起,5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儿童疱疹液或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常伴有发热。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保持手部卫生。吃饭前、上厕所后、外出回家后应洗手。他们不应与他人分享毛巾、水杯和其他个人物品。保持家里环境清洁。儿童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等要彻底煮沸消毒。玩具和设备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衣服和床上用品应经常在阳光下晒干。同时,保证室内经常通风。疫苗接种我国目前使用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目标为6个月至5岁儿童,鼓励12个月前完成疫苗接种。立即就医。如果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建议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确诊手足口疼痛后,将根据医嘱住院或在家随访。父母需要注意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持续高烧、皮肤冰冷、无清单、头晕等症状,应及时送医生就诊。
上一篇:普京:俄罗斯测试波塞冬无人潜艇系统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